
发现没有?同样都是澳大利亚的巨头牛千万,面对中国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,和必和必拓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!这背后藏着的,根本不是简单的商业选择,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股权战争和货币战争!先说说力拓。别看它在澳大利亚,但它最大的单一股东居然是咱们的中国铝业!
中铝持有力拓11.29%的股份,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。这意味着什么?这意味着在力拓的董事会里,虽然没有中铝的直接代表,但中铝作为大股东的话语权绝对不容小觑。

更重要的是,中铝和力拓的合作关系源远流长。从最早的氧化铝供应商,到后来的股权投资,双方已经建立了深度绑定。有了这层关系,力拓在面对人民币结算时,态度就明显温和多了。
事实上,力拓早在2020年就和中国宝武完成了首单全流程、点对点、无纸化的人民币结算铁矿交易,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。当时力拓还高调宣布,这是他们“以技术创新改善客户体验”战略的重要成果。
看看,人家多会说话!力拓不仅接受了人民币结算,还成为了全球三家最大铁矿石供应商中,第二家对人民币敞开大门的巨头。至此,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中,有两家已经接受了人民币结算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力拓清楚地知道,谁才是它真正的“米饭班主”。

相比之下牛千万,必和必拓的态度就强硬多了。面对中方提出的“浮动价格+人民币结算”要求,必和必拓一直扭扭捏捏,不肯爽快答应。为什么必和必拓这么难说话?看看它的股东结构就明白了。
虽然搜索结果中没有直接列出必和必拓的前十大股东,但明确指出贝莱德等美国资本是必和必拓的重要股东。这些美资背景的股东,当然要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,怎么可能轻易接受人民币结算?
必和必拓的高管们在想什么?他们最近在股东会上大谈铜矿潜力和美国优势,却对巨额并购“三缄其口”。
很明显,必和必拓的战略重心更加偏向美国市场,其CEO Mike Henry甚至公开表示,美国正着力吸引矿业投资,电力成本仅为澳大利亚的一半。

有了美资在背后撑腰,必和必拓当然要死扛到底。但问题是,它扛得住吗?说到底,企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股权结构决定的。
力拓的最大股东是中铝牛千万,它自然更愿意配合中国的政策;必和必拓的背后是美资,它就必须维护美元的利益。但现实比人强!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,占全球铁矿石进口总量的70%以上。光是必和必拓一家,就从1973年至今向中国出口了累计30亿吨铁矿石。这么大的市场,谁能轻易放弃?

面对中方的“人民币结算令”,必和必拓现在骑虎难下。不同意吧,眼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被巴西、几内亚的矿企瓜分;同意吧,又没法向背后的美资股东交代。有消息说,澳财长已经秘密接触中方,试探“分阶段推进人民币结算”的可能性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澳大利亚政府比企业更着急!毕竟,中国已经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占比从巅峰期的65%降到了52%,而且还在继续下降。
这场较量的意义,远远超出了铁矿石贸易本身。它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。

想想看,如果全球铁矿石交易开始用人民币计价结算,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中国不仅能降低汇率风险,还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,让海外矿企必须持有人民币头寸。
这不就是当年美国用石油+美元捆绑全球的翻版吗?力拓接受人民币结算,必和必拓还在负隅顽抗,但这能改变大势吗?
俄罗斯用卢布结算天然气,印度推卢比跨境结算,沙特也开始接受人民币买石油,现在轮到铁矿石。美元霸权不是一天建成的,也不会一天崩塌,但裂缝已经出现了!

回过头来看,中铝当年成为力拓最大股东的战略决策,是多么有远见!虽然当时没能成功收购力拓,但成为第一大股东已经为我们赢得了重要的话语权。而今天,当中方要求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时,我们实际上是在延续这一战略——用股权影响力结合市场实力,双重保障我国的资源安全。
这场围绕铁矿石人民币结算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但趋势已经很清楚:谁掌握了股权,谁就掌握了话语权;谁掌握了市场,谁就掌握了定价权!我们等着瞧吧,必和必拓迟早得低头,这不是由它的意愿决定的,而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。
当它的仓库堆满铁矿石却找不到买家时,看它还能硬气到几时!而力拓,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,顺应大势才是明智之举。
美港通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